展览视频链接:经 纬
“人试图以某种不朽的碎片重构失去的整体。”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
“经纬”一词,始于织物的纵线和横线,在编排叠压间勾连起各类先人信息,并留下诸多引申意涵。古人在经纬交错间画出一方天地,在以人为最小单位的划分下,经天纬地之才建构了社会,复杂疏密的城市网被编缀交织,城邦建立并逐步兴盛繁荣,各类文明得以在人们纵横交错的碰撞中生发。在19世纪晚期,由德意志帝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Ferdinand Paul Wilhel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命名的丝绸之路(Seidenstraße)——串联起了一条东西向由外交和商业促进所形成的文明聚落。千年来,连接着东西方的这片纵贯6440公里的土地上,纷繁文化在此地不断碰撞、交融,一座座城市因往来贸易而走向繁华。
在本次展览中,我们以“路”为主线,旨在从当代语境中管窥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带的古代器物集珍,反思并梳理古代艺术样貌,并探索当代艺术如何回应及幻想未来“网络化”通路的可能性。从三位对丝绸之路沿线特定地域进行在地性调研的中外艺术家视角出发,我们将了解到当代视角下演绎的莫卧儿经典细密画、聚焦边疆人文风景的半虚构式影像,以及通过网络化与像素化解码重释的和阗挂毯。在历史文献和古代器物的对照下,观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年代和时空下,艺术家如何看待传统、回应交流及进行背景转译与思考。
巴基斯坦艺术家瓦西姆·艾哈迈德(Waseem Ahmed)以莫卧儿帝国正统传承的细密画为基础,在继承“新当代细密画运动”的精神衣钵下,为此次展览特别准备了数件作品,试图探讨人与自然、人性与神性、文明的边界等问题。艺术家刘雨佳的影像作品中,那片荒芜干涸的边疆样貌似乎亘古不变地沉默矗立着,我们在其中可以看到过往留存的测绘手记和残损造像,那些往来的旅人和当地民众。
艺术家林奥劼持续关注影音、绘画及文本等形式,探索多元化艺术形态,并将iPad绘画与传统新疆挂毯结合,像素化的图像延续了波普创作逻辑与丰富的视觉感知。作品以极简略的笔触勾勒出丝绸之路上的几组基本象征,关乎贫瘠与丰饶,死亡与新生。
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我们聚焦于点状分布的文明外显器物,跟随不同文明的宗教、王权及普世传播路程,一窥其内容演化的路径。在此次展览上,我们特将楔形文字泥版作为序章,同时还将一一呈现工艺水平高超的精美琉璃器与粗犷的草原青铜异兽,宗教石刻与凝固文明缩影的金银器,肃穆的静物器皿与富丽繁缛的纺织品。从被誉为“永恒之城”的罗马看人类如何塑造膜拜万神,再延续至早期发展于波斯、传播至巴克特里亚和粟特的泛希腊化图像。自犍陀罗东渐长安的路上,僧侣往复,在沿途雕凿岩石造像和描绘佛国精神皈依;乐舞等非物质文化形态也从西域延伸并影响到中原自上而下的礼乐艺术系统,进而走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回归当下,重读丝绸之路,黄沙上驼蹄印的往复被硬质柏油路面取代,各个文明的古器物与当下人类产生交互。空间为纬线,时间是经线,经纬纵横下的数个文明点不断更迭,如串珠般连接起欧亚大陆的这片文明区域。人类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新的文化领域和思维边界。